十八大以来,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,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更加强烈。在时代飞速发展的当下,人们的需求不再满足于“富口袋”,而更多的追求“富脑袋”,人们的向往不仅仅局限于物质上的吃饱穿暖,更多期待有丰富的精神文化滋养。然而当下,在基层文化发展的过程中,部分地区依然存在文化设施不全、文化活动单调乏味,难以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需求。因此,要推进基层文化建设,为基层发展“铸魂”。
打造文化阵地,让百姓“身有所栖”。一直以来,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文化对乡村发展的引领作用,不论是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施行还是文化下乡活动的广泛开展,无一不说明乡村需要文化滋养乡村。文化下乡、科技下乡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群众之需,但唯有让文化驻乡,才是长久之计。也就是说,我们不仅要为群众送知识这一“活水”,更要为百姓建储存文化的“方塘”。在基层的实践中,一些地方通过建设农家书屋、文化礼堂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,为群众提供攫取知识、滋养精神的场所。遇到生产生活难题,到农家书屋中翻阅相关书籍便能找到答案;操办红白喜事,来到文化礼堂,让婚事新办,白事简办,传播文明新风尚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打造,让基层文化传播更加便利,让基层文化发展有了根据地。
丰富文化活动,让百姓“心有所寄”。如何利用好文化阵地,举行百姓喜闻乐见、乐于参与的文化活动是推进基层文化建设必须要思考的问题。当前部分地区存在农家书屋常年关闭,文化礼堂沦为摆设等现象,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难以发挥效用。推进基层文化建设,必须要创新思维,丰富文化活动形式,让文化走进百姓、扎根群众。广东佛山利用文化礼堂举办最美村歌评选活动,用音乐唱响对美丽乡村的赞誉,用歌声表达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;酒泉市瓜州县依托农家书屋举办读书月活动,组织开展讲故事比赛、经典朗读、知识竞赛、主题阅读、灯谜竞猜等,引导群众走进书屋,爱上阅读。文化活动可以丰富多彩、灵活多样,关键是要结合当地群众特点,问需于民、服务于民,只有让文化活动吸引人,才能发挥文化启迪心灵、滋养精神的作用。
推进基层文化建设对于提振农民精神风貌、营造基层向上向善风气、塑造民族精神文明有至关重要的作用。做好“铸魂”工作,让百姓“身有所栖”“心有所寄”,培肥基层文化植根的沃土,助推基层发展行稳致远。
从“春色满园关不住”到“接天莲叶无穷碧”,从“霜叶红于二月花”到“西窗寒岭千秋雪”......透过古典诗词之美,可以洞见自然四季之美。自然给了文人墨客无限的灵感,也给了人类文明无数的启迪。然而,人类文明的发展中对生态无止境的破坏更加引人深思,自然对人类的报复也让人类付出了巨大的代价。显然,人类和自然的关系不应当是对立的,必须坚持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,共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。
推动生态文明建设,前提在于尊重自然。大自然的伟力创造了生命,创造了生存的条件和环境,从而造就了生活。离开了自然的滋养,人类的生产、生活、发展就会难以为继。人造文明是人类智慧的结晶,而自然文明是人造文明的基础。即便自然伟大如此,滥砍滥伐、过度捕捞、滥食野味等种种越过生态“红线”的人类恶行依然屡禁不止,导致自然屡遭重创,人类也屡食恶果。世界各地爆发的种种灾难是自然对破坏的控诉,是自然给人类的打击,是警示人类终究要为破坏自然“买单”。人与自然之间应当是互促互进,共生共荣的。尊重自然,敬畏自然,警钟长鸣。
推动生态文明建设,关键在于顺应自然。顺应自然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一以贯之的传统理念。自最早发生的道家的“天人合一”思想,到儒家孟子称之“天人相通”,到唐代柳宗元、韩愈等人提出“天人合德”“天人相参”,表述不一,却有异曲同工之妙。譬如广西就深入贯彻党中央建设“美丽”中国战略,大力发展生态经济,努力走绿色发展之路,成效显著,让山清水秀生态美成为了广西的靓丽名片。事实证明,只有顺应自然,平衡好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,才能将“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”,让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。
推动生态文明建设,保障在于保护自然。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。近年来,我国各地生态旅游业发展如火如荼,不仅在脱贫攻坚战中帮助完成了带领人们奔小康的伟业,也在乡村振兴大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。科学地开发、利用自然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。坚持保护和开发并重,应当始终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。当然,保护自然不光要放眼全局,也要着眼细处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、加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固然非常重要,而从自身做起,从小事做起,人人尽责,人人保护,让保护自然环境成为每一个人的自觉,亦任重道远,意义重大。“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”,因为保护自然,就是在保护自己。
自然是可爱的,青山绿水让生活变得赏心悦目;自然更是可敬的,山水林田让生命得以休养生息。生态兴则文明兴,生态衰则文明衰。保护生态环境事关民族未来,事关国家发展。走顺应自然、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之道是大势所趋,只有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,牢固树立绿色、低碳、环保的生产生活理念,才能推动生态文明现代化建设,共同建设美丽中国!
正所谓“法安天下,德润人心”,历史文化悠久的中国,从来不缺少善治的智慧。物无妄然,必有其理,通达的点出天人合一哲学观下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;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,辩证的指出为政之道要关注人心向背的执政理念。而在信息时代的今天,在智慧时代的前沿,以“治”慧之道聚力推进基层社会的治理效能,更具有加速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意义。
“治”慧之道,在于因势利导,引导群众自治。竭泽而渔的对林木资源的掠夺,不仅极大的破坏了生态环境,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,还因为发展的不可持续使得村民的生存都成了问题。而传统的监管方式,收效甚微,成本高企。引导村民因地制宜制定村规民约,让大家在讨论中实现了自治,不仅有效遏制了滥砍滥伐,保护了自然环境,发展了生态经济,实现了循环可持续的发展动力;还因为全村的积极参与,一事一议落到实处,村里更和谐,民风更和睦,民心更凝聚。
“治”慧之道,在于春风化雨,传承民间艺术。发展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充足,同样需要精神上的抚慰,而民间艺术的有机传承,在提供精神给养的同时,也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软实力。借助民间生活礼仪,培育民间艺术的乡村发展土壤;通过现代化的改进创新,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文艺需求;通过对民间艺术团体的传帮带,改送戏下乡为种戏下乡。这些举措,不仅让民间艺术生根发芽,还让乡村更有文化。
“治”慧之道,在于留住记忆,彰显人文情怀。曾经粗放的发展模式,不仅严重的污染了自然环境,留下了诸多的生态欠账,还污染了人们的温馨回忆。通过关停污染产能,多管齐下治理水域,改善人居环境,古老的历史街区又重新焕发出青春的活力。有温度的茶座,有符号的面馆,有文化气息的工作室、生活馆、艺术馆……一座座建筑,被标注出历史的韵味,勾起了人们旧时的记忆。
“治”慧之道,在于善用科技,体现科技温度。有温度的科技,提供了城市管理新的解决方案。重点区域的全天候监控,可以对城市的违规行为和不文明现象实时干预,微信群的灵活应用,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,也增加了监管各方的温馨互动。有温度的科技,也注重消除技术带来的数字鸿沟。充分照顾老年人的精神需求,保留弱势群体的绿色窗口,寻找边缘群体与时代的归属感和共鸣点,让科技便利惠及社会的每一个角落。
大音希声,大象无形,“治”慧之道,润物无声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,不仅需要复杂抽象的理论体系,也需要具体而微的治理智慧。“治”慧之道,以人为本,让绿色的山村,重迎回自然的馈赠;让蜿蜒的河水,滋长出绵长的生命力;让秀美的乡村,浸润了文化的气息;让灵气的城市,彰显出时代的温度。
1、标题。标题就是文章的眼,一定要体现文章的内容。
2、正文一律采用三段式:提出问题——分析问题——解决问题。
(1)提出问题。要简明扼要,开门见山,一般都选用资料中提供的事实材料和理纶材料来进行。
(2)分析问题。要紧密结合材料,不能东拉西扯,要集中力量论述主要问题。论述时有详有略,重点内容详写,次要内容略写,但要兼顾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,既要看到正面情况又要注意到次要问题。分析问题还要按照由此及彼、由表象到本质、由微观到宏观、由特殊到一般的方式进行。
(3)解决问题。方案要有条理、有层次,涉及到相关部门时方案要体现备司其职、各尽所能、互相合作的精神;解决方案要紧承分析问题的步骤。最好是前后对应;解决方案既要有总体上的思路,也要列举切实可行的手段或措施。使之既照顾到全局,又照顾到特殊情况,既解决主要问题,又控制次要问题,特别是杜绝新问题滋生。
国考申论的作文一般分为命题作文、自选角度、半命题作文、应用文体写作四种,申论作文出题角度会贴近一些时政热点,因此,在考前考生要多注意积累。
国考申论考试试题全部为主观题目,考查形式为给出8000字左右的材料,针对材料提出四个左右的问题和一道大作文,问题全部为主观试题,考生根据作答...
2022年国考即将开考,为了帮助各位考生更好地备考复习,小编整理了2022年国考申论范文三篇,并分享了一些写作技巧,供大家参考。
公务员申论考五大题型:归纳概括、提出对策、贯彻执行、综合分析及申发论述题。主要考查应试人员的阅读理解能力、分析归纳能力、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、...
18周岁以上、35周岁以下的人员,符合报考年龄规定。应届毕业硕士研究生、博士研究生(非在职)招考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。计算方式是:从出生...
本人身份证件(身份证、学生证、工作证等)原件;报考所需的报名推荐表、报名登记表;在职报考人员,需开具所在单位同意报考证明;个人基本信息;个人...
考三科,报考公务员铁路公安是需要加考专业课的。除了要考基本的《行政能力测验》和《申论》两门外,还需要考《公安基础专业知识》,一共是三个科目。
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全部都是选择题。均为单项客观题。题量一般在120~140题之间,不同的试卷之间略有差异。相对120分钟的考试时间,题量较大,...
科目为《行政职业能力测验》、《申论》。《行政职业能力测验》主要测查与公务员职业密切相关的、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...
是的,国考只能报一个岗位。报考者只能选择一个部门(单位)中的一个职位进行报名,报名与考试时使用的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必须一致。每个职位的要求不...
公务员没有考试次数限制。公务员考试分为各省的省考与国家公务员考试两种。国家公务员考试每年一次,一般都是在10月份报名,11月末进行考试。各省...
2022年国考开考在即,为了帮助各位考生更好地备考复习,下面整理了2022年国考申论考试热点话题,供大家参考。
国考申论备考平时要多积累素材,包括人物、企业、社会热点等,考生不断积累才能有充足的储备量,考试时发挥的会比较容易。
国考行测中有一个模块是数量关系,这部分考题难度较大,而且要花费大量的时间。然而考试时间是有限的,很多题目不会算就只能靠蒙了。小编整理了一些行...
国考行测分为省级试卷和地市级试卷,二者考试的内容是一样的,但是题量有所区别。省级以上试卷135题,地市级试卷130题,考查内容:常识判断、言...